门德尔松谑虐曲 门德尔松乐曲
门德尔松的谐谑曲是奏鸣曲吗
门德尔松的谐谑曲不是奏鸣曲,任何谐谑曲都不是奏鸣曲。谐谑曲(scherzo)的字面含义就是“戏谑”,它是音乐(器乐和声乐)作品中的一种的体裁,在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活泼、自由。它主要用于独奏,但也可用于奏鸣曲(或交响曲)作品,作为其中某一个乐章(通常是用它代替小步舞曲)与整部奏鸣曲一起演奏。贝多芬有的钢琴奏鸣曲如作品15的第三乐章、作品18、106(《槌子钢琴》)的第二乐章就采用了谐谑曲,贝多芬最的第九(《合唱》)交响乐的第二乐章也是谐谑曲;此外浪漫时期的音乐家门德尔松、肖邦等许多人也都创作过不少的谐谑曲作品。
门德尔松谑虐曲 门德尔松乐曲
门德尔松谑虐曲 门德尔松乐曲
门德尔松20岁指挥了什么受难曲
门德尔松
资料:
一提到巴赫的《马太受难曲》,人们自然就会想到19世纪浪漫派音乐家门德尔松,是门德尔松使这部湮没一个世纪的名作重见天日的。据门德尔松传记作者所写,门德尔松有一次陪妻子去肉铺买肉,肉铺老板娘用来包香肠的是旧得发黄的乐谱手稿,回家以后门德尔松仔细读了谱子的内容,发现非常不俗,于是跑回肉店,买下了全部包装纸,这就是遗失的《马太受难曲》总谱。经研究,才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,于是门德尔松克服重重困难,指挥上演了这部作品,从此掀起演奏、研究巴赫的热潮。
门德尔松指挥演出《马太受难曲》的确是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,但是"从肉铺里发现手稿",这个情节纯属虚构,且不说大银行家的儿子会不会去肉铺,那个时候的门德尔松根本就没有结婚,这个情节是传记作者杜撰用以增加戏剧性效果的。
门德尔松安排上演受难曲的过程中遇到过种种阻挠,他力排众议,终于上演,这却是事实。因为那时巴赫的价值还没被认识到,而门德尔松也过于年轻,只有20岁,人们既怀疑他的价值判断,又担心他能否驾驭有四百多加的庞大演出队伍。1829年,《马太受难曲》终于上演了,距离巴赫写这部作品,过去了恰好一百年。这次演出之后,巴赫得以复苏,成立了巴赫学会,搜寻、整理并研究巴赫作品,至今,经研究发现的巴赫作品有一千多部,但仍有大量手稿没有找到。在巴赫身后发生过多次与动乱,全部找到这些作品是完全不可能的。以受难曲来说,知道巴赫共写过五部,现在存世的就只有《约翰受难曲》和《马太受难曲》了。
谁能告诉我门德尔松的一些资料以及他有哪些作品?
雅克勃·路德维希·费里尔·门德尔松-巴托尔迪 (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-Bartholdy,1809-1847),德国作曲家,生子汉堡一个富有的犹太银行家家庭。母亲以广博的文化修养和音乐才能而闻名。
门德尔松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,后师从采尔特。九岁时,他便登台演奏钢琴。十一岁尝试创作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。
在家庭中,他经常接触到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人物,如黑格尔、海涅、威柏、歌德等人。此外,他还自学柏林大学部份课程。多方百知识的充实,使他成为一位素有文化教养的音乐艺术家。
1829至1832年IFI,门德尔松周游英伦三岛、瑞士、巴黎和意大利。1836年任莱比锡格万特蒙斯交响乐团指挥。1841年受国王威廉四世邀请,赴柏林。
1843年,门德尔松与舒曼等人创立莱比锡音乐学院。以他为中心形成“莱比锡乐派”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很有影…。
1847年,门德尔松因病以三十九岁盛年早逝。
问德尔松的作品风格典雅,意境安适,富于抒彩,极少矛盾冲突,反映出他的平静安定而富有的生涯。
门德尔松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《苏格兰》、《 意大利》,序曲《仲夏夜之梦》、《 芬加尔岩洞》; 《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,钢琴曲《无词歌》等。
门德尔松还指挥和介绍了巴赫、舒柏特等被人遗忘的作品,使之获得人们的瞩目与重视。
==========
《仲夏夜之梦序曲》的创作时间不了解,据说是他17岁的时候
门德尔松的世界名曲有
你好!
01
婚礼进行曲(选自《仲夏夜之梦》)
门德尔松
02
婚礼进行曲
门德尔松
03
春之歌(选自《无词歌》)
门德尔松
04
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(第三乐章:奏鸣曲式)
门德尔松
05
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(乐章:热情的快板)
门德尔松
06
乘着歌声的翅膀(钢琴版)
门德尔松
07
春之歌(波米叶)
门德尔松
08
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(第二乐章:行板)
门德尔松
09
08_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
门德尔松
10
06_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
门德尔松
11
Wedding March
门德尔松
12
交响曲义大利A大调05
门德尔松
13
交响曲义大利A大调07
门德尔松
14
交响曲义大利A大调04
门德尔松
15
交响曲义大利A大调06
门德尔松
16
04_3号交响曲英格兰
门德尔松
17
夏夜午后之梦序曲
门德尔松
18
Opus19:1,甜蜜的回忆
门德尔松
19
Terzett: Hebe deine Augen auf zu den Bergen
门德尔松
20
门德尔松小夜曲
门德尔松
门德尔松的代表作有哪些?
门德尔松是19世纪前半叶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作曲家之一。作品数量惊人,有描绘苏格兰赫布里群岛风光的管弦乐序曲《芬格尔山洞》,为纪念路德宗教改革200而作的交响曲《第五交响曲“宗教改革”》(末乐章中采用了众赞歌“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”)、似交响诗般的《第三交响曲“苏格兰”》以及充满南国色彩而又富于活力的《第四交响曲“意大利”》、《意大利随想曲》,他首创的小型钢琴体裁的曲集《无词歌》(1830~1845),音乐极其抒情动人的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(1844),管弦乐曲《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》(1828)、《美丽的梅露西娜》(1838),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艺术歌曲《乘着那歌声的翅膀》(为海涅诗谱曲,1834)等,以及歌剧、协奏曲、室内乐曲、宗教音乐、清唱剧、无伴奏合唱等。
门德尔松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@qq.com,本站将立刻删除